发布日期:2025-04-13 15:48 点击次数:118
【前言】
1949年9月底那一天,就在北京怀仁堂的一个宽敞屋子里,毛主席热情地跟邓兆祥还有另外三十多位从国民党那边过来的将领见了面。
毛主席大步流星地朝那边走去,快到跟前时,周总理赶紧在一旁介绍:“这位是邓兆祥同志,他就是参与‘重庆’号军舰起义的那位英雄。”
毛主席伸出手来,笑着打了个招呼:“嘿,你就是邓兆祥吧!”
邓兆祥满脸喜悦,开心地说:“领导,见到您真高兴!”
毛主席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用力地握了握邓兆祥的手。打那以后,邓兆祥就铁了心,要跟着毛主席踏踏实实地做事。
1946年的时候,邓兆祥带着国民党海军的第二批学员去英国,接收了一艘叫“重庆”的军舰。过了两年,在邓兆祥当舰长的带领下,“重庆”舰回到了咱们上海的吴淞口。
“重庆”号军舰一现身,就像是给快要垮掉的蒋家政府打了一针“强心针”。军政大官们,像孙科、何应钦、白崇禧这些,都争着抢着上舰去瞧个究竟,看完之后,个个都是赞不绝口,觉得真是太厉害了。
1948年秋天,9月份那会儿,东北野战军动手打了辽沈大战,他们打算先拿下锦州这个地方。要是锦州被咱们攻下来了,那国民党在东北的五十多万兵马可就回不去了,后路就被断了!这时候,蒋介石才反应过来,他火急火燎地坐上飞机直奔沈阳。到了那儿,他赶紧调集了六个师的兵力,组成一个叫“西进兵团”的队伍去救锦州。另外,他还让一艘叫“重庆”的军舰赶紧往北开,把他送到葫芦岛去。到了葫芦岛,他又组织了一个“东进兵团”,打算两面夹击解放军,想把他们困在锦州城里。
10月6号那天,蒋介石上了“重庆”号军舰,住在了指挥舱里。这时候,“重庆”舰的参谋长周宪章就对邓兆祥讲:“这可是你碰都碰不到的好时机啊,你得好好抓住,多跟蒋委员长聊聊天,让他觉得你是个不错的人。用不了多久,我就能管你叫‘邓将军’咯。”
邓兆祥对名利早就不那么在乎了,因此,他就没去搭那个话茬儿。
那天晚上,老蒋在葫芦岛外面的海上,那艘叫“重庆”的大船上,召集了东北战场上国民党军队里的大官们开会。会上,他不停地唠叨,“重庆”号舰上的那些6寸的大炮,那可是打赢这场仗的关键宝贝之一。要是用得好,战场上的形势就能整个儿翻过来。
10月10号那天,塔山那边打响了阻击战。国民党的“东进兵团”有飞机、坦克帮忙,对塔山发起了猛攻。要是塔山被国民党给占了,那咱们军队可就危险了。不过还好,国民党那几十万人被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给死死挡住了,一步也没能跨过塔山。
三天后,国民党那边管海军的头儿桂永清,让“重庆”号军舰开到了塔山那片海面上。军舰上有6门大炮,每门都有6英寸那么粗,炮口全对准了塔山。他一声令下,那些大炮就开火了,海面上立马炸起了好几米高的水花。这威力,可真不是盖的。
这时候,邓兆祥凑到桂永清身边,跟他说:“老总,这儿水太浅了,要是再这么打,‘重庆’舰可能会搁浅。”桂永清一听这话,赶紧下令让“重庆”舰往水深的地方开。这么一来,桂永清也只能对塔山阵地干瞪眼了。
后来,邓兆祥聊起那段往事,他是这么说的:
桂永清原本是陆军的人,对海军那一套不太在行。我告诉他那边水域浅,他就让我驾驶着“重庆”号军舰往深一点的地方开。但到了水深的地方呢,我们的炮火又打不到敌人,所以最后就只好放弃了攻击。要是真豁出去打,解放军那边肯定是抵挡不住的。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邓兆祥对内战深感厌恶。他私下里跟身边的人表达过:“咱们漂洋过海去学海军技术,不是为了打内战啊!那6英寸的大炮,怎么能对准自己的同胞呢?”正是这样的想法,让邓兆祥在塔山狙击战这个至关重要的战役中,做出了不同寻常的选择。
锦州被攻下后,蒋介石把最后的盼头放在了长江这道天然屏障上。在水路的关键位置吴淞口,有艘叫“重庆”的军舰守着,那时候,它就像是蒋介石用来挡解放军南渡长江的一块铁疙瘩。可没想到的是,就在“重庆”舰快要大展身手的时候,它竟然神秘地从吴淞码头消失了。
说起来,在共产党的地下组织不断推动下,“重庆”舰上那些思想进步的官兵,还有那些藏身在舰上的共产党地下党员,经过好长时间的秘密联络和商量,他们悄悄组建了一个叫“重庆舰士兵解放小组”的团体。大家忙活了很久,做了好多准备工作,最后决定在1949年2月25日大半夜的时候,发动起义。
邓兆祥之前对船上准备起义的事儿一无所知,但他心里头已经有了些新想法。因此,当“解委会”的战士们推开他住的那间舱门,跟他说起义已经开始了,让他出来掌舵开船时,邓兆祥心里头那是一点也不慌不乱。
为了把事情搞个明白,他当时没有急着表明自己的立场。那时候,军统的人到处都是,安插了很多特务。他心想,万一这是老蒋布的局,那自己可就危险了,而且还会连累到不少人。所以,他决定跟“解委会”的士兵好好聊聊,深入了解情况。在确认那些士兵是真心想起义后,他二话不说,立马站到了起义这一边,全力支持并且参与进来。
之后,“解放委员会”的战士们掏出了几张早就备好的长江口以及海上的地图,让邓兆祥来领航。邓兆祥一丝不苟地规划了航行路线,特意把原本要经过青岛到烟台的路线往外挪了挪。有几个战士心里犯嘀咕,邓兆祥见状就给他们解释:“美国第七舰队就在青岛那边呢,咱们还是离它远点比较保险。”
自个儿开着军舰出长江口,没领航的可真够悬的。邓兆祥坐在指挥那儿,眼睛瞪得圆圆的,盯着江面,不停地发出一道道指令。眼瞅着就要到青岛那片海域了,邓兆祥心里头开始绷得紧紧的。
真是刺激,“重庆”舰在邓兆祥的带领下,2月26日那天,平安抵达了山东的解放区,也就是烟台港。
第二天,桂永清突然接到消息,说“重庆”舰不知道跑哪儿去了。他一听,心里头那个慌啊,完全没了主意。桂永清心里明白,“重庆”舰对蒋介石来说,那可是宝贝疙瘩,怠慢不得。所以他立马带上人,火急火燎地跑到上海,想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等他把“重庆”舰的去向搞明白了,就立马向蒋介石汇报去了。
蒋介石一听,火冒三丈,直接对着电话吼了起来:“真是的,那么大的‘重庆舰’怎么就不见了?你身为海军总司令,到底是怎么管的?无论如何,你都得给我把它找回来,不惜任何代价!”
后来,桂永清天天用无线电跟“重庆”舰还有邓兆祥说话,用英语恳求他们:“只要‘重庆’舰能回心转意,啥要求我都答应。”但看到恳求没起作用,他立马换了态度,开始吓唬人说:“邓兆祥,你要是再这么固执,我可就派飞机把‘重庆’舰给炸了,让你们全都沉到海底去。”
为了躲避敌机的空袭,“重庆”号军舰从烟台悄悄开到了东北解放区的葫芦岛港口。没过多久,大概半个来月吧,在邓兆祥的带领下,舰上的战士们动手把能拆的零件都拆了下来,接着打开船底的阀门,让“重庆”号慢慢沉入了葫芦岛的码头底下。
【起义后从舰长到校长,受毛主席、周恩来接见】
1949年春天,5月份的时候,邓兆祥和“重庆”舰上的战士们离开了沈阳,他们肩负着党和人民的期望,坐着火车一路来到了安东。到了这儿,他们开始着手建立咱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所海军学校。这次,邓兆祥挑起了校长的担子,而张学思则成了副校长,一起负责这事儿。
这次培训的人员挺丰富的,除了有些是从“重庆”舰上下来的海军士兵,还有一些是从陆军里精挑细选出来的精英战士。再说说另外一支队伍,那就是原国民党海军的“灵甫”舰上的73位官兵,他们在香港发动了起义后,也一路来到了安东这里。
邓兆祥当上了学校的校长后,为了创办新中国海军的第一所学校,他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全身心都扑在了这事儿上。
8月15号那天,邓兆祥接到了一个从北平发来的电报,邀请他去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
会议上,邓兆祥荣幸地成为了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的一员,并且他还上台讲了一段非常棒的话。
在北京那会儿,周恩来见了邓兆祥和带着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起义的林遵他们一伙人。
周恩来总理表达了他的观点,他说:咱们得努力干事儿,得为老百姓着想,把国家建设好。他说,不能光顾着自己,得想着大伙儿,让大伙儿都过上好日子。咱们得有目标,有计划,一步步往前走,让国家越来越强盛。他还说,遇到困难不能怕,得想办法解决,得有担当,这样才对得起老百姓,对得起国家。
新中国马上就要诞生了,咱们得赶紧建起一支厉害的海军队伍,来保护咱们国家的海岸线。你们都是海军里的老将了,今天把你们请来,就是想听听大家对怎么建设海军有啥好主意。
然后,周恩来就扭头看向邓兆祥,很和蔼地问他:
“老邓啊,你来先聊聊,咱们一起琢磨琢磨这事儿。”
瞅着周恩来那充满信任的眼神,邓兆祥伸手从衣兜里掏出一本小本子,讲道:
我有个想法,咱们海军刚成立不久,得把以前那些老海军请回来帮忙。他们在以前的那个时代,因为国家海上力量薄弱吃了不少苦,心里装着国家,手上还有真本事。让他们重新上岗,把他们的专业技能用上,这对咱们来说肯定大有裨益。
然后,邓兆祥把以前海军里的好多人的名字都提了一遍,还专门说了以前国民党海军的头儿,就是那个陈绍宽。周恩来听完,脸上露出了笑容,开心地说:
你说的点子真不错。关于你提起的那个陈绍宽,我肯定得跟毛主席说一声。
8月28号那天,在北京中南海的一个接待室里,毛主席叫来了林遵他们几个,聊着聊着就问:“我记得跟你们一起起义的,还有个叫邓兆祥的,他是‘重庆’号军舰的舰长吧,好像是广东那边的。”
林遵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说道:“邓兆祥啊,他是马尾海校的训导主任,老家在广东高要。”
毛主席提到过:“有个地方叫高要,大家也叫它端州,那儿以前专门出产有名的端砚。”
林遵讲道:“没错,邓兆祥舰长他啊,一开始是在黄埔海军学校上的学,然后又跑到吴淞、烟台那边的海军学校继续深造去了。”
毛主席还提到:“马尾船政学堂啊,以前培养出不少厉害人物,像邓世昌、林泰曾这样的,他们都是大名鼎鼎的将领,在甲午海战里那可是响当当的英雄。”
那次聊天没多久,毛主席和周恩来就亲自见了邓兆祥。毛主席关切地问了他的岁数、家里的情况,就像跟一个老朋友聊天那样热乎。聊到海军怎么发展时,邓兆祥提议说,咱可以用用那些爱国的老海军人员。毛主席对他的这个点子特别上心。
后来呢,华东军区的海军头儿张爱萍下了个通知,说在上海这些地方弄了个“国民党海军人员报到登记的地方”,陆陆续续有4000多人加入了咱们的人民海军。这里面还有好多以前海军里的大官儿,他们也加入了人民海军的建设,还在不少关键位子上干着呢。
【对于毛主席关心的“入党”问题,邓兆祥先后三次提出申请】
1957年8月份的一天,也就是8月4号,海军在青岛搞了个超大规模的多兵种联合大演练和阅兵,这可是人民海军成立以来头一遭。本来毛主席打算亲自来看看海上演习的壮观场面,但不幸的是,他游泳时着了凉,得了重感冒,所以就让周总理去代表他检阅海军队伍了。到了第二天,毛主席的身体还没完全恢复,但他还是坚持和周总理一起,会见了驻在青岛的海军里大尉级别以上的军官们。
听到这个消息后,邓兆祥心里头那个高兴啊,距离上次见到毛主席,都已经过好几年了。到了这天,邓兆祥特意穿上了将军服,心里头直嘀咕,要是能和主席聊上几句,那该多好啊。
在跟毛主席合照之前,邓兆祥站得离毛主席特别近。毛主席瞧见了他,就关心地问了问他工作和生活的近况。邓兆祥呢,也都一一给毛主席说了。聊着聊着,毛主席突然话锋一转,问邓兆祥:“你现在还不是咱们共产党的党员吧?”
邓兆祥以前压根儿没想过要加入党组织,突然被主席这么一提,他心里琢磨着,也许现在是该好好考虑一下入党这档子事儿了。
两年后,当时担任海军青岛基地二把手的邓兆祥,头一回正式地表达了自己想要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员的意愿。
邓兆祥刚递交了入党申请没多久,就碰上了一次很大的挑战。
1959年夏天6月份的时候,邓兆祥的侄子邓汝漳从越南回到国内来看望家人,他还特意去了青岛找邓兆祥。但让人没想到的是,邓汝漳在越南就已经加入了台湾的特务机构,他这次回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想要说服邓兆祥反叛。邓兆祥知道真相后,马上配合公安部门把侄子给抓住了。这件事情的处理方式,充分显示了邓兆祥在政治上的坚决态度和信念。
过了两年时间,邓兆祥又一次向党组织表达了他想成为党员的强烈愿望,递交了新的入党申请。在那之前,他特意花时间读了很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还有毛泽东的书。在他的申请里,他写道:“我愿意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力量,哪怕再小,也全都用在革命事业上。”他不仅说了,还真就这么去做了。
在职场上,只要是单位分配的任务,无论多么艰巨,他从不会抱怨半句;日常生活中,他对自己很抠门,省吃俭用,但每次发行公债,他总是最积极的那一个,买得比别人都多。只要听说哪个地方遭了灾,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积蓄,去帮助灾区恢复建设。
1964年年初的时候,邓兆祥又一次向舰队的党委提出了想成为党员的申请,这已经是他的第三次尝试了。到了那一年的10月中旬,北海舰队在青岛举办了一场规模挺大的海军联合演练,演练的主要内容是假想的抗登陆作战,不仅有海上实际的军队作战演习,还有陆地上的技术展示。中央军委的副主席贺龙等领导,都到场观看了这次演练和技术展示。
演练搞完后,贺龙回到了歇脚的地方。刚坐下没多久,他就跟北海舰队的头儿刘昌毅打听:“那个邓兆祥,他是不是已经成为党员啦?”
刘昌毅说:“邓兆祥现在是北海舰队的副头儿,不过还不是党员。他已经三次申请入党了,但现在时机还没到,条件还没达到。”
贺龙觉得邓兆祥整体干得不错,他吩咐舰队党委得赶紧想个办法。
12月份的时候,海军在青岛搞了个技能大比拼,贺龙坐着“鞍山”号驱逐舰出海,现场看了海上技能展示。看完后,贺龙又找北海舰队的领导聊了聊邓兆祥申请入党的事。领导说还得再考察考察,贺龙听后就说:
那人开来一艘超大的军舰,就连亲侄子去劝他反水都没能让他改变主意,我们还能有啥不相信他的理由呢?
1965年夏天快结束的时候,邓兆祥的入党申请终于得到了批准。过了大约两个月,他收到了这个好消息,高兴得不得了,直说:“我肯定会听党指挥,严守党的规矩,一辈子都为共产主义事业打拼。”到了1971年的9月份,北海舰队的党委正式同意邓兆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1981年年底,已经78岁高龄的邓兆祥老先生从青岛被调到了北京,担任起了人民海军的副司令。到了1985年,他就退休了。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1998年8月6日,邓兆祥老先生去世了,那时候他95岁。按照邓老先生之前的吩咐,他的亲人把他的骨灰撒到了黄海的海里。